街道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汇编(5篇)
目录
街道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创新“‘融’‘汇’‘贯’‘通’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作为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前沿阵地,如何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始终是。
街道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汇编(5篇)
目录
街道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创新“‘融’‘汇’‘贯’‘通’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作为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前沿阵地,如何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始终是社区治理的课题,X社区一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力推行“‘融’‘汇’‘贯’‘通’工作法”,通过深度融合资源、广泛汇集智慧、精准贯穿服务、全面疏通民意四个方面,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全新格局。
一、资源“融”合,打造多元共治新体系
X社区为激发社区治理的创造力和活力,构建了一个“带头团队+多元参与主体+多样化主体活动”的治理体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D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融合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商户、物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体活动,推动辖区内各类主体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服务局面,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近期,为增强社区“邻”聚力,X社区开展了睦邻市集活动,联合平阴县供销合作社、平阴县中医院、平阴县魅力公益发展中心、平阴阳光大姐家政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在D群服务中心进行,活动涉及种类繁多,既宣传了惠民政策,又享受了便民服务,还征集了居民建议,现场热闹纷繁,辖区居民对此次活动评价颇高,真正实现了社区资源从“零散分布”向“集成共用”的华丽转变。
二、智慧“汇”集,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社区难题千丝万缕,居民需求层出不穷,为提高办事效能,X社区精心组建“社区治理专家库”。专家库成员汇聚各专业从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负责人、居民代表、D员干部等,针对居民小问题上门解决,复杂难题议事会解决,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今年4月初,武装部小区居民因卫生间管道破裂漏水引起争执,双方各执一词,邻里关系陷入僵局。小区楼长作为老住户介入调解,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一致。这次漏水纠纷的成功调解,真正展现了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角色转变。
三、服务“贯”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链”
为精准把握居民需求,社区推行“三张清单”工作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收集、居民议事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的各类需求,精心梳理形成三张“需求清单”。网格员依托日常走格收集居民需求信息,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倾听民意。线上通过建立网格AAA群,搭建“云端沟通桥梁”,用指尖触达民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居民能够便捷地表达诉求,大大提升了需求收集的效率和覆盖面。搭建一个民主参与、平等对话的平台,定期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社会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议事会围绕社区热点难点问题、重大事项决策等展开讨论,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了需求收集与解决的良性互动。
四、民意疏“通”,闭环管理“解民忧”
为确保居民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社区建立了“收集—研判—办理—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对收集到的居民诉求第一时间进行分类研判,简单问题由网格员网格长现场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社区会议协商解决。同时实行“问题解决满意度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头看”,及时了解居民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满意度,对于居民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解决方案,直至居民满意为止,真正实现了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融’‘汇’‘贯’‘通’工作法”的深入实施,让社区治理力量不断壮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生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未来,X社区将继续深化“‘融’‘汇’‘贯’‘通’工作法”,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街道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D建引领聚民心,以“微实事”谱写民生幸福新篇
基层工作是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看起来简单的“小事”,却是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与群众的幸福紧密相连。X街道X社区始终践行“群众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以D建引领为核心,聚焦辖区居民“急难愁盼”,通过组织下沉、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将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一、倾听民声,化解民忧。构建“1+7+N”网格治理体系,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通过社区D总支统筹协调、X个治理网格精准覆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搭建“线上接单+线下走访”立体化沟通网络,依托X余个居民楼栋AAA群构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覆盖辖区居民X余户。整合社区D总支、网格、驻片民警、物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通过“红色议事会”、“红色小马扎”等协商平台,累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加装充电桩、管道维修、邻里矛盾等民生实事X余件;隐患路段整治、扫雪除冰、危墙改造、铲除小广告等“微更新”、雨雪天“出行难”等实事X余件。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建立“2小时响应机制”,解决暖气管道抢修等紧急诉求X余件;同步开展“访民问暖”专项行动,帮扶辖区内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等X余人,切实将“民呼我为”要求转化为民生服务实效。
二、帮办代办,暖心便民。为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X社区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结合居民需求,创新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及行动不便的居民,实施精准对接、上门服务的帮办代办服务。开展高龄津贴上门认证服务X余人次;开展老年人免费公交卡办理便民服务,累计办理X余人;陪同帮助前来求助社区,在办理业务中遇到困难需要证明亲属关系的居民协调各方最终成功解决;帮助困难D员捐赠善款驰援地震灾区、及时帮扶困难家庭申请低保救助、帮助小区清洁墙面、打扫卫生等实事,使得便民服务既高效又充满人文关怀。
三、阵地共享,服务惠民。持续优化便民设施,通过共享社区D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多功能厅、书画室、健身活动室等场地资源,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全龄友好“幸福圈”。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动、健身娱乐等场所服务,极大满足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等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在关爱“银龄”领域,为辖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便捷的活动空间,定期组织开展义诊服务、爱心义剪、文艺汇演、手工制作等活动X余次,切实满足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需求。在托举“朝阳”领域,设立儿童活动空间,定期开展红色教育、假期“作业辅导班”、开展联合志愿者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各类文体活动、手工制作、等课堂活动X余次,累计服务双职工家庭儿童X余人次,有效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深埋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举办文艺汇演、法律咨询、非遗传承、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及培训,覆盖辖区居民X余人,也助力辖区待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结合“北疆文化新课堂”让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指尖艺术等文化艺术作为辖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语言,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也让北疆文化浸润人心。
四、隐患排查,筑牢民防。X社区积极落实并定期开展辖区内“九小场所”、“打通生命通道”、“拆窗破网”等专项行动及其它类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要求,建立“社区+民警+消防”联动机制,对存在隐患问题的商户及个人及时劝导并要求限期整改。结合排查行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X余次,发现并整改线路老化隐患X处,整改乱搭线、飞线充电等隐患点X余处。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强化宣传。线上利用AAA推送、线下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条幅和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等形式,向居民和商铺宣传普及家庭防火、燃气、消防、杂物堆积、电动车充电规范、高空抛物的危害、灭火器定期年检、及时更换年长老旧电线、食品安全、交通出行、反诈等安全知识,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辖区安全环境。
下一步,X社区将继续强化D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以服务辖区居民为目标,持续深化“民呼我应”的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办好实事,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让更多“关键小事”成为民生改善的“暖心大事”,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街道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经验材料::以“善治”为本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